国产替代《国资委79号文件》
国产替代《国资委79号文件》解读 文件背景与核心要求 2022年9月底,国资委下发了《国资委79号文》 ,这是一份全面指导并要求国央企落实信息化系统信创国产化改造的重要文件。其核心要求在于,到2027年底前,实现所有中央企业的信息化系统国产化替代。
年9月底 ,国资委发布了79号文件,旨在全面指导国央企进行信息化系统的信创国产化改造 。文件要求中央企业在2022年11月底前提交安可替代总体方案,并从2023年1月起 ,每季度向国资委报告信创系统替换进度。目标是在2027年底前,实现所有中央企业的信息化系统信创替代。
工信部【信创认证】全面解读信创认证背景 国资委发布的79号文件详细规划了中央企业和国有企业信创国产化的实施路径和时间表,明确提出到2027年100%完成信创“替代”的宏伟目标 。
信创板块作为当前科技领域的重要分支 ,其底层逻辑主要基于政策支持、国产替代需求 、技术实力提升、市场需求增长、企业竞争力增强以及产业并购整合等多个方面。
政策推动:国家通过制定“2+8+N ”的信创三步走战略,推动国产替代在机关及关键行业的实施,并逐步扩展到全行业。从2022年开始 ,政策开始强调“数字经济” 、“数字政府”和“国家信息化 ”等关键词,加速了信创产业的发展 。
这才是“国产替代”战略重点!
国产替代的战略意义 国家安全:国产替代的首要意义在于确保国家安全。在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上实现国产替代,可以减少对外部技术的依赖,降低国家安全风险。经济发展:国产替代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国产替代 ,我们可以培育自己的产业链和供应链,提高国内产业的竞争力和附加值。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作出的战略部署,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研究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 ,并作出了重要决定。在此背景下,国产替代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其主线值得投资者密切关注 。
国产化替代 ,指通过重构IT软硬件环境,建立我国自主可控的IT产业标准与生态,旨在增强产业独立性 ,解决核心技术“卡脖子 ”问题,确保国家经济科技发展。近年来,国际局势动荡 ,对我国科技产业形成压力,促使自主可控成为国家战略。关键行业如通信、计算机 、军工、医疗器械等成为国产替代重点。
贸易战压迫下的国产替代是我国科技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 。我们必须加快国产替代的步伐,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确保在关键技术和产品上实现自主可控。同时 ,我们也需要正视国产替代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加强与国际领先企业的合作与竞争,不断提升我国在全球科技和产业竞争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机遇与挑战——超级自动化产品的国产化替代已成为大势所趋
机遇与挑战——超级自动化产品的国产化替代已成为大势所趋 超级自动化产品的国产化替代已成为当前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信创)发展的重要趋势 。这一趋势不仅顺应了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需求 ,也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Tableau中国区的解散让人震惊,内部人员直到昨天才知道这一消息。这一事件让人联想到中美贸易战,暴露出我国在IT领域存在的短板 。国产化软硬件替代的呼声日益高涨 ,软件国产化替代已成为必然趋势。我国早在2016年就提出了国产自主可控替代计划。然而,目前仍有许多央企、国企使用美国软件 。
上游——半导体设备 中微公司:等离子刻蚀国产龙头。北方华创:国内半导体设备龙头。芯源微:国内唯一的涂胶显影设备厂商,中科院背景 。长川科技:国产半导体测试设备龙头。至纯科技:国内高纯工艺系统领域龙头。晶盛机电:国内单晶硅设备龙头。万业企业:离子注入机龙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