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使用止血带 、绷带止血?
在准备上止血带的部位,应先垫一层敷料、毛巾等柔软的布垫 ,用以保护皮肤 。
止血带应绑扎在伤口的近心端,以有效阻断血流。记录时间并定时放松:绑扎止血带后,应立即记录下绑扎时间。定时放松:每到5060分钟 ,需放开止血带510分钟,以避免肢体因长时间缺血而坏死 。之后再重新绑扎止血带。及时就医:使用止血带仅为临时措施,应尽快将伤者送往医院接受专业救治。
扎止血带的部位应在伤口近心端 ,尽量靠近伤口 。前臂和小腿不适于扎止血带,因此处有两根骨头并列,骨间隙可通过血流 ,止血效果不佳,上臂止血不可扎在中1/3处。扎止血带前,应先垫上三角巾或毛巾,避免止血带直接接触皮肤而损伤皮肤。
定时松解:如果需要较长时间的止血 ,应每隔半个小时松解止血带半分钟,并同时记录时间,以确保血液循环不会长时间受阻 。观察情况:在使用止血带期间 ,要时刻观察肢体末端的血流、感觉和皮温情况。如果出现麻木 、指端冰冷或发绀等症状,提示止血带过紧,应及时调整。
用止血带时 ,首先在创口以上的部位用毛巾或绷带缠绕在皮肤上,然后将橡皮管拉长,紧紧缠绕在缠有毛巾或绷带的肢体上 ,然后打结。止血带不应缠得太松或过紧,以血液不再流出为度 。上肢受伤时缚在上臂,下肢受伤时缠在大腿 ,才会达到止血目的。
止血带的6个注意事项
注意时间:血脂项目、凝血项目、血常规项目抽血时,止血带的使用应限定在1分钟以内。止血带束缚太紧 、时间过长(如超过3分钟),会造成血行阻滞时间过长,需要重新采血时 ,应在止血带束缚时间太长的情况下,在对侧手臂重新采血 。
避免在止血带下方积聚消毒液,如碘酒、酒精等 ,以免刺激皮肤或造成灼伤。 患有下肢动脉硬化、血栓性脉管炎 、化脓性感染或坏疽等疾病的患者,在手术中应避免使用气压止血带。
在使用止血带时,必须注意其对肢体组织的压迫程度 ,因为长时间使用可能导致组织严重缺血,甚至引发肢体坏死 。 止血带仅适用于控制四肢出血,不应用于头部、颈部或躯干的捆绑。 使用止血带时 ,应避免在其上覆盖任何物品,也不要遮挡肢体上的止血带。
止血带如何使用
1、在准备上止血带的部位,应先垫一层敷料、毛巾等柔软的布垫 ,用以保护皮肤 。
2 、正确的捆扎部位:使用止血带时,应确保其捆扎在四肢上,避免置于躯干、颈部或头部。理想的捆绑位置是在上臂的上1/3处对于上肢,以及大腿中段或下肢的1/3交界处对于下肢。选择恰当的位置有助于保留肢体功能 。 适宜的松紧度:止血带的松紧应适度 ,以停止出血且远端无法触及脉搏为标准。
3、止血带不能直接绑在肢体上,准备上止血带的部位应先垫一层敷料 、毛巾等柔软的布垫,用以保护皮肤。用毛巾、大手帕等现场制作的布性止血带时 ,应先将其叠成长条状,宽约5厘米,以便受力均匀。